close

  記者近日走進張家港錦豐鎮書院社區服務中心,只見十多個孩子正在穿著紅色馬甲的“老師”帶領下,一筆一畫地練習著書法。“這些孩子都是雙職工的子女,放學後先接到這裡托管,老師都是社區的黨員志願者。”書院社區黨支部書記、居委會主任徐萍介紹,為了填上孩子放學後與家長下班前的“真空”時段,社區開辦了“四點半學校”,“運行大半年,居民們紛紛稱贊這樣的黨員服務為他們解決了實際困難,想得周到。”
  在張家港城鄉,有4800多個類似於“四點半學校”這樣的黨建服務項目付諸實施,成為張家港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別樣風景。張家港市委書記姚林榮說,張家港從群眾訴求中篩選出問題,再以項目化方式推進服務,引領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“面對面、心貼心、實打實”聯繫服務群眾,著力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,打通聯繫服務群眾“最後一公里”。
  張家港嚴格篩選項目源,推動“組織所能”與“群眾所需”無縫對接。市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蔡炳鋒介紹,通過發放書面問卷、座談交流、網絡調查等形式,廣泛征求意見,對“服務菜單”進行調整完善,使服務內容更具針對性、更接地氣。根據項目應用範圍,市委黨建領導小組、各黨工委、各基層支部分別負責A、B、C類項目,形成一個項目庫。目前全市推進的有40個A類項目、150個B類項目和4800多個C類項目。
  這些項目無一不是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服務。每個項目列出負責人和服務對象,比如金港鎮“365黨建圈”項目主要關懷轄區1000多名老年人;樂餘鎮“樂農服務隊”則讓大學生村官走到田間地頭、百姓家中。
  “結對幫扶是各級黨組織開展黨建服務的普遍形式,但單打獨鬥易造成資源浪費,現在可以借助項目化實現整合。”張家港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、紀工委書記王世芳是“5×2”服務項目的第一負責人。這個黨建服務項目整合了教育局、檢驗檢疫局等5個單位的資源,攜手服務兩個社區群眾。
  項目牽頭,資源整合,效率提升。5家單位聯合成立了東城第四區域聯合黨委,統籌實施各個服務項目,做到每月一個主題、確保一次活動。教育局“少兒驛站”關心兒童成長;檢驗檢疫局“宣傳教育增知識”團隊普及生活安全常識……各共建單位發揮特色優勢,搭起了更廣、更有針對性的服務體系。
  黨建服務項目化,把隸屬不同系統、掌握不同資源、比較鬆散的各類組織,聯繫成為緊密型的黨建共同體,變成各類資源的“交匯地”和社會力量的“聚集點”。目前,項目化充分整合黨員幹部、專技人才、專業社工、五老隊伍、志願者、網格長等力量,形成了327個黨員先鋒團隊、1275個志願社團、1160名專業社工組團式服務格局。
  “前期需求調研實現了項目從群眾中來,後期合理考評則檢驗服務有無落到實處。”張家港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劉儉介紹,該市還引入社會化考評機制,讓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到共建區域作年度述職,並由推選出來的黨群代表當“考官”,以無記名方式進行群眾滿意度測評。最終考評結果不僅與幹部任用、評先評優、考核獎懲等直接掛鉤,還作為黨建經費撥付的依據。這種全流程項目化、精細化推進方式,促使各級黨組織和黨員把服務做到了百姓心坎中。本報記者 李仲勛
  (原標題:忙了黨員,樂了群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zhob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